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47Labs訊號線
47Labs的訊號線已經在書房唱了2星期了
直接、明亮、爽朗,卻不流於粗糙的聲底讓我印象深刻
我這對是委請歌德音響代為製作,
並在其推薦下使用國產Puresonic的RCA端子
我看網路上大都推薦使用0.4mm做訊號線,
不過我卻是用0.65mm的
run了好一陣子,
昨天止不住的好奇把它接上我主系統試試能耐,
明亮爽朗的特質不變,
音像凝聚、音場前傾、有很強的表現慾,
在聆聽Argerich的Liszt第一號鋼琴協奏曲(DG)
或是Janis的Prokofiev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Mercury)這樣的曲目,
可以感覺到主奏的鋼琴洶湧鋪天蓋地往前襲來,
動感而直接 又如聆聽Janis Ian的"Breaking Silence"(ANALOGUE PRODUCTIONS)第12軌同名歌曲,
人聲結像精準,吉他清脆有彈性,
在大音壓下,猛然而來的大鼓腳踏穩如泰山,不見潰散
把它講的那麼好,難道都沒有缺點? 有的。
而且就算不和有著巨大價差的參考線材相比,
47Labs缺點其實也很明顯
像前述Argerich的部分,音場寬度有到位,但縱向則稍嫌平面了一點,
"Breaking Silence"開頭的人聲清唱結像到位了,卻終究少了一些人聲迴盪在空間的漂浮感,大鼓腳踏聲也略為扁平,
另外,
像是Cziffra "Live in Tokyo 1964"(King)第一軌的蕭邦幻想曲Op.49,
低音鍵的延伸差了一口氣,
詭異的是,結像應該是47Labs的強項,
卻在Fournier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philips版)滑了一大跤,
琴聲略微渙散,演奏表情也較不明顯
終究而言,47Labs的兩端延伸仍少了一些自在感
以上這些缺點好像很巨大,但其實也只是差了一皮而已
天知道要把上述這些"一皮"補足,可能要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
況且,它有著更多的優點值得欣賞
不論如何,
我覺得這是一對會讓我願意忽略上述缺點的平價好線
(真的是"平價",絕不蠔洨)
其速度感一流,重量感及結像力優異,
各方面的表現都有相當水準
幾個月前才試聽了一對定價2萬多的名廠線,
一接上去完全不行啊!
已經不是個人好惡問題,
而是連最基本的音響性能都沒達到我的要求
47Labs價格僅是它的零頭,
卻有能耐接駁在我的主系統而不臉紅,
和我之前認為的平價訊號線優選的Early Bird MK3+相比,
我覺得MK3+的聲音更自在寬鬆一些,音場表現也略好,
但47Labs則是有更清脆、更凝聚、更直接的音樂表現,
相較之下MK3+就略為理性了
我這對47Labs含所有材料做到好大概僅Mk3+的半價,
只能說,以聲論價實在太實惠了
只要不排斥它的聲底,
就是一道普羅百姓人人享用得起的平價美食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