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Cardas Golden Reference XLR訊號線
最近幾天
都在自己主系統試聽這款美國線材名廠Cardas的老旗艦
Golden ReferenceXLR訊號線,
終於明白,這曾經超過10年未改款的驕傲和自信,
來自於貨真價實的實力。
音響論壇早在140期就評論此線了(可見得其年紀),
是由前主編楊德宜執筆,寫的相當深入,
(現在的中文評論已經看不到如此精彩詳實、專業如小論文般的線材評論了)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0Review2002/140/Test/Cardas.htm
基本上我的聆聽心得幾乎和此篇評論相同,
Golden Reference從一開聲就有著緊湊源源不絕的驅動前進感,
且背景深黑、細節多,聲音質感極佳,
尤其絃樂的纖毛似乎觸手可及,擦弦質感極為真實,
但卻精緻的沒有一絲粗糙;
其並非如Siltech那種中高頻帶著寬鬆華麗飄逸,
或是Nordost純淨的不食人間煙火,
而是帶著點淡淡的清甜,收放之間,迅速而俐落!
更讓我稱道的是那音樂深層陰影的挖掘力!
由於可以挖掘出極深層陰暗的幽谷紋路,
使得明暗之間的光影對比極為強烈,
讓人忍不住想隨著音樂起伏而起舞!
無怪乎這個大量被錄音室採用的線材名廠,
常看見的評論總是"偏音樂性",
當然我還是要再強調,
我自己的觀念是:
"偏音樂性"絕非是音響性不足,
舉個例子,
才華洋溢的指揮家Gamba,
24歲的稚齡就和LSO錄了張名滿天下的Rossini歌劇序曲集
(Decca SXL 2266,LP),
這張充滿天才的瀟灑錄音,極盡炫技之能事,
色彩豐富、控制力極佳,讓人忍不住隨樂起舞
是什麼原因能讓Gamba盡情揮灑,表現出他想要的音樂 ??
正是當時擁有頂級實力的 LSO倫敦交響樂團啊
有著高超的技術才足以表現音樂,
相同的,有著優異的音響性能才足以表現出如此豐富之音樂性
抽絲剝繭的層層挖掘出音樂的表情和生命
我認為除了已經過於緊繃的系統外,
Golden Reference應該都可以愉快勝任,
其各方面表現都不枉"Reference"之名,
如同楊德宜下的結論:
「這是一款參考級線材!」
尤其在線材飛漲的今天,
二手價還不到2萬的老旗艦實在顯得物超所值,
(新款Cardas也漲翻天了...)
類似如Cardas這樣的老牌線材名廠,
還真是都有它們的硬底子實力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