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張建隆古典爵士專門店
有一點年紀的中部樂友和發燒友,大概都知道這間店的前身就是逢甲葛萊美唱片地下室的古典爵士部門吧!主事者建隆兄在軟體部份的功力就不多說了,這裡一直是中台灣古典和爵士音樂的重要據點,來談談他的硬體吧!
從2006年搬遷獨立後,在空間的運用上更有餘裕,在店裡的角落打造一個比較舒適的聆聽空間,喇叭的擺位也較有彈性。
剛搬遷的幾年,除了CDP是那台在葛萊美時代便持續服役至今的老Wadia外,後端器材及喇叭倒是常常更迭,一直到這幾年漸漸趨於固定。
喇叭大都是這款實木打造的高階書架喇叭Opera Callas(舊款)在發聲,http://www.electronichouse.com/slideshow/category/3913/658
,雖然沒和新款的比較過,但光從外觀來看,舊款身段明顯較新版優雅許多(新版 : http://www.hifichoice.co.uk/news/article/opera-callas--pound;2875/9664 ),扎實的重量和長衝程的中低音單體,在Luxman mono block真空管後級的強力驅動下,面對極大音壓和動態,仍然穩如泰山!雖然極低頻較欠奉,但絕大多數都不會不足,衝擊力和重量感都相當不錯。
音色來說,聲音明亮且扎實,聽起巴洛克時期有大鍵琴伴奏的音樂或是一些木管音樂似乎特別對味。比較有趣的是,這個聆聽空間,似乎擁有前述"明亮扎實"的特性,不論是偶爾換上土砲擴大機發聲,或是大部分時間都擺在地上閒置的KEF 3/5A代班,發出的聲音竟然也都接近這個特性,而這特性其實聽起鋼琴音樂也相當過癮,以聆聽鋼琴音樂為主的我,因此不知道多敗了多少唱片...。
回想20年前還是國中生的我,下課就穿著制服背著書包在葛萊美地下室混了,面對滿室CD,只能恨當時荷包不夠深。其人其店在我的聆樂之路有著重要的影響:
1.多年前第一次感受到音響竟能發出這麼具有重量感的鋼琴觸鍵,從此下定決心,開始工作後,也要組一套不錯的音響。
2.曾在他那聽到了Luxman的優異美聲後,暗自決定,自己的音響系統有一天一定也要納入一部Luxman的器材。
應該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一些和自己不經意交錯的人事物,這些交錯片段,當下不覺得如何,可是對日後往往影響深遠。
例如我都懷疑,我老是在音響室中堆疊CD山,懶得收納,
是不是也受了他的影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